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课程标准
整理:彭宇福
二0一三年十月
主 编:
彭宇?!笥⑾刂兄靶5缱拥缙饔τ糜胛拮ㄒ蹈涸鹑?/span>
副主编:
曾光林——大英县中职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组长
成 员:
邓方成——大英县中职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骨干教师
廖小名——大英县中职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骨干教师
张生权——大英县中职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骨干教师
汪 静——大英县中职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骨干教师
罗 荣——大英县中职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骨干教师
艾克华——遂宁市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马希宇——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人事部部长
邓 波——四川立泰电子有限公司经理
东 莞——东莞铨训电子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编号 |
| 开课 方向 | 专业 基础课 | 授课 学期 | 一 |
课程 名称 | 电子技术 基础与能 | 授课 层次 | 学历 中职 | 课程 性质 | 基础 课程 |
课程 类别 | 专业必修 | 考核 方式 | 考试 考核 | 教学 模式 | 感悟式 |
总学时 | 112 | 理论课 | 45 | 实训课 | 67 |
前导 课程 | 初中物理 | ||||
后续 课程 | 无 | ||||
适用 专业 |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
注: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 基础必修 专业拓展 素质养成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本门课程特色,课程设计采用如下设计理念:使学生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择元器件的能力;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具备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本门课程采用以下设计思路:
1.教材整体结构由模拟电路和和数字电路两部分组成。
2.本课程采用??榛杓?由基础???、实践???、拓展??楣钩?/span>
3.以项目工作任务引导教与学
以单元电路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把完成该项工序工作作为该教学项目的工作任务,以该工作任务为导向,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总结、归纳、提炼出相关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现做中学、学中练、先感知后领悟的教学思路。
从电子产品生产与维修工作岗位对业务技能职业素养的需求出发,课程一方面要体现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岗位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要体现工作岗位所应该具备的劳动素养和质量意识。
4.任务设计要具有针对性、扩展性和工作流程顺序性,教学项目完成来自实际工作岗位。每个项目要有具体的能力要素培养目标,精心选择训练任务,避免过大过繁,体现精训精练。同时,注重能力训练的延展性,每个任务既相对独立,又与前后任务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具有扩展性,即后一个任务是在前一个任务基础之上进行功能扩展而实现的,使训练内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体现技能训练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5.任务形式直观生动,增强可操作性和可读性
在叙述方式上,要引入大量与实践相关的图、表,并给出了应用细节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生产与维修技术。原理性内容叙述简约,可读性强。
四、课程目标
(一)学习领域目标
认识电子元件的结构,符号,主要参数能用万用表判别其的极性和质量优劣
1.能识读单元电路电路的电路图------识图技能。
2.能掌握电路的结构与组成-------元器件的认识技能
3.能用万用表检测电路中要用的元件,并对不合格的元件剔除-----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技能。
4.能测电路中各点的电压------仪表使用技能。
5.能测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仪表使用技能。
6.掌握与门、或门、非门基本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了解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等复合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会画电路符号,会使用真值表。
7.独立完成断线报警器、流水彩灯等电路的装配与测试。
(二)行动领域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独立识别电路图、检测元件、装配等多个工序的生产流程或维修操作工作。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或态度目标)
提高学生在集成电路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和科学作风;
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至用的原则。
增强学生的质量和劳动素养意识。
(四)潜质发展能力目标
具有举一反三的学习发展能力,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和学习方法。
根据生产一线对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按生产一线的需求组织教学,将工作任务设计成“学习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表
(一).基础??椋?0)
授课内容 | 授课时数 | 授课方式 | ||
理论学时 (理实一体) | 实训学时 (工学结合) | 合计 | ||
二极管及其应用 | 2 | 3 | 5 | 讲授、演练 |
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 3 | 4 | 7 | 讲授、演练 |
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TL电路) | 3 | 4 | 7 | 讲授、演练 |
串联型稳压电路 | 2 | 4 | 6 | 讲授、演练 |
数字电路基础 | 2 | 3 | 5 | 讲授、演练 |
组合逻辑电路 | 2 | 3 | 5 | 讲授、演练 |
触发器 | 2 | 3 | 5 | 讲授、演练 |
时序逻辑电 | 2 | 3 | 5 | 讲授、演练 |
(二). 职业??椋?7)
授课内容 | 授课时数 | 授课方式 | ||
理论学时 (理实一体) | 实训学时 (工学结合) | 合计 | ||
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组装与测试 | 1 | 9 | 10 | 实训 |
串通型稳压电路组装与测试 | 1 | 16 | 17 | 实训 |
显示译码器的制作 | 1 | 9 | 10 | 实训 |
流水彩灯的制作 | 1 | 9 | 10 | 实训 |
断线报警器的制作 | 1 | 9 | 10 | 实训 |
(三).拓展???0
制作三人表决器, 授课方式实训。
六、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该课程依据电视机整机装配生产流程和整机维修工艺流程组织学习项目,学习项目的组织与划分与电视机整机装配生产与维修工作任务一致,根据学习项目组织课程教学。
学习项目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基 础 模 块
项目一:二极管及其应用
教学项目1:二极管及其应用 | 总学时:5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电路的识别、电子元器件检测、整形、安装等操作,能够独立进行电路的检测和简单的维修。 | ||
学习领 域目标 | 1.能识读整流滤波电路的电路图------识图技能。 2.能掌握电路的结构与组成-------元器件的认识技能。 | |
行动领 域目标 | 1.认识晶体二极管的结构,符号,主要参数、能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极性和质量优劣。 2.能用万用表检测电路中要用的元件,并对不合格的元件剔除-----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技能。 3.能够独立进行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组装和调试。 | |
劳动素 质目标 | 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 | |
发展能 力目标 | 1.能测电路中各点的电压------仪表使用技能。 2.能测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仪表使用技能。 |
项目二: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教学项目2: 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 总学时:7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电路的识别、电子元器件检测、整形、安装等操作,能够独立进行电路的检测和简单的维修。 | ||
学习领 域目标 | 1.能识读整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电路图------识图技能。 2.能掌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结构与组成-------元器件的认识技能。 | |
行动领 域目标 | 1.能用万用表检测电路中要用的元件,并对不合格的元件剔除-----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技能。 2.能够独立进行固定式和分压式电路的组装和调试。 | |
劳动素 质目标 | 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 | |
发展能 力目标 | 1.能测电路中各点的电压------仪表使用技能。 2.能测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仪表使用技能。 |
项目三: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教学项目3: 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 总学时:7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电路的识别、电子元器件检测、整形、安装等操作,能够独立进行电路的检测和简单的维修。 | ||
学习领 域目标 | 1.能识读OTL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图------识图技能。 2.能掌握电路的结构与组成-------元器件的认识技能。 | |
行动领 域目标 | 1.能用万用表检测电路中要用的元件,并对不合格的元件剔除-----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技能。 2.能够独立进行OTL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的组装和调试。 | |
劳动素 质目标 | 能正确理解手工插件的工艺要求,养成规范的手工插件操作习惯 | |
发展能 力目标 | 1.能测电路中各点的电压。 2.能调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测关键点电压)。 3.能测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仪表使用技能。 |
项目四:串联型稳压电路
教学项目4:串联型稳压电路 | 总学时:6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电路的识别、组成和原理分析。 | ||
学习领 域目标 | 1.能识读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电路图------识图技能。 2.能掌握稳压型稳压电路的结构与组成-------元器件的认识技能。 | |
行动领 域目标 | 能够在操作台独立进行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组装和调试 | |
劳动素 质目标 | 能正确、科学地操作,树立劳动意识和质量意识 | |
发展能 力目标 | 有一定技术改进能力 |
项目五数字电路基础
教学项目5:数字电路基础 | 总学时:5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电路的识别、电子元器件检测、电路组装等操作,能够独立进行功能验证。 | ||
学习领 域目标 | 1.掌握与门、或门、非门基本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了解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等复合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会画电路符号,会使用真值表 2.了解TTL、CMOS门电路的型号、引脚功能等使用常识 | |
行动领 域目标 | 1.会正确使用各种基本逻辑门电路。 2.会进行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3.能够独立进行功能验证。 | |
劳动素 质目标 | 能正确、科学地操作基本逻辑门组装和调试,树立劳动意识和质量意识 | |
发展能 力目标 | 有一定的想象能力。 |
项目六:组合逻辑电路
教学项目6:组合逻辑电路 | 总学时:5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电路的识别、电子元器件检测、电路组装,能够进行功能验证。 | ||
学习领 域目标 | 1.了解典型集成编码电路的引脚功能并能正确使用。 2.了解典型集成译码电路的引脚功能并能正确使用。 3.了解常用数码显示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
行动领 域目标 | 1.能独立完成、电路组装和调试。 2.能独立功能验证。 | |
劳动素 质目标 | 1.能正确操作电子实验台,树立劳动意识和质量意识 | |
发展能 力目标 | 2.熟悉加法器的逻辑功能 |
项目七:触发器
教学项目7:触发器 | 总学时:5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电路的识别、电子元器件检测、电路组装,能够进行功能验证。 | ||
学习领 域目标 | 1.了解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组成和逻辑功能; 2.了解同步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逻辑功能; 3.了解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应用 | |
行动领 域目标 | 能够独立完成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验证。 | |
劳动素 质目标 | 帮助学生熟练劳动意识和质量意识 | |
发展能 力目标 | 能独立完成的流水彩灯的制作; |
项目八:时序逻辑电
教学项目8:时序逻辑电 | 总学时:5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电路的识别、电子元器件检测、电路组装,能够进行功能验证。 | ||
学习领 域目标 | 1.了解时基电路种类。 2.了解时基电路NE555的管脚功能。 | |
行动领 域目标 | 学会分析和测试用时基电路构成的多谢振荡器。 | |
劳动素 质目标 | 培养学生细心的工作习惯 | |
发展能 力目标 | 独立完成断线报警器的制作。 |
(二).职业模;
项目一: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组装与测试
教学项目1: 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组装与测试 | 总学时:1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组装与测工作。 | ||
学习领 域目标 | 1.了解OTL电路电路原理图。 2.知道电路组成。 | |
行动领 域目标 | 独立完成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安装与调试 | |
劳动素 质目标 | 1.培养学生规范工作的习惯。 2.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 力目标 | 初步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完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测试与维修能力 |
项目二: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组装与测试
教学项目2: 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组装与测试 | 总学时:17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串联型稳压电路组装与测工作。 | ||
学习领 域目标 | 1.了解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电路图。 2.了解稳压型稳压电路的结构与组成。 | |
行动领 域目标 | 1.能用万用表检测电路中要用的元件, 2.独立完成串通型稳压电路的组装与测试 | |
劳动素 质目标 | 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 力目标 | 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完串联型稳压电路测试与维修能力,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
项目三:显示译码器的制作
教学项目3: 显示译码器的制作 | 总学时:1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显示译码器的制作。 | ||
学习领 域目标 | 1.了解显示译码器所用器材。 2.了解74LS247实验电路原理 | |
行动领 域目标 | 独立完成显示译码器线路连接 | |
劳动素 质目标 | 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 力目标 | 辅导学生独立进行显示译码器功能演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
项目四:流水彩灯的制作
教学项目4:流水彩灯的制作 | 总学时:1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成流水彩灯的制作。 | ||
学习领 域目标 | 1.了解流水彩灯实验原理。 2.知道74L74的基本功能。 | |
行动领 域目标 | 独立完成流水彩灯线路连接 | |
劳动素 质目标 | 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 力目标 | 能够自主进行彩灯的闪烁方式的组合。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维修经验。 |
项目五:断线报警器的制作
教学项目5: 断线报警器的制作 | 总学时:1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断线报警器的制作。 | ||
学习领 域目标 | 1.了解时基电路 2.解时基电路NE555的管脚功能 | |
行动领 域目标 | 独立完成断线报警器的装配 | |
劳动素 质目标 | 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 力目标 | 独立完成断线报警器的测试与维修,有一定分析图纸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维修经验。 |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理实一体
2、任务驱动
3、感悟式(动态课堂模式理论指导下的“感悟式”教学模式)
4、现场教学(企业工学结合教学)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网络教学
3.工学结合
4.顶岗实习
八、考核与评价
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整体成绩有课程考核成绩和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50% ,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的50%。
课程整体成绩表
考核类型 | 成绩 | 权重 | 课程整 体成绩 |
课程考核 | 100 | 0.5 | 100 |
职业技能认证 | 100 | 0.5 |
课程考核成绩表
第一篇基 础 模 块
项目 名称 | 成 绩 | 权重 | 项目成绩 | 项目成 绩权重 | 课程考 试成绩 | ||
项目1 | 学习 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100 | |
行动 领域 | 100 | 0.5 | |||||
劳动 素养 | 100 | 0.2 | |||||
项目2 | 学习 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100 | |
行动 领域 | 100 | 0.5 | |||||
劳动 素养 | 100 | 0.2 | |||||
项目3 | 学习 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100 | |
行动 领域 | 100 | 0.5 | |||||
劳动 素养 | 100 | 0.2 | |||||
项目4 | 学习 领域 | 100 | 0.3 | 100 | 0.25 | 100 | |
行动 领域 | 100 | 0.5 | |||||
劳动 素养 | 100 | 0.2 | |||||
项目5 | 学习 领域 | 100 | 0.3 | 100 | 0.25 | 100 | |
行动 领域 | 100 | 0.5 | |||||
劳动 素养 | 100 | 0.2 | |||||
项目6 | 学习 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100 | |
行动 领域 | 100 | 0.5 | |||||
劳动 素养 | 100 | 0.2 | |||||
项目7 | 学习 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100 | |
行动 领域 | 100 | 0.5 | |||||
劳动 素养 | 100 | 0.2 | |||||
项目8 | 学习 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100 | |
行动 领域 | 100 | 0.5 | 100 | 0.1 | |||
劳动 素养 | 100 | 0.2 | 100 | 0.1 |
第二篇职业???/span>
项目 名称 | 成 绩 | 权重 | 项目 成绩 | 项目成 绩权重 | 课程考 试成绩 | |
项目1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100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2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100 |
行动领域 | 100 | 0.4 | ||||
劳动素养 | 100 | 0.3 | ||||
项目3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100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4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100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5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100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九、说明与建议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模拟电路的教学。
2、教学难点数字电路的教学。
(二)教材和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刘泽忠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
《电子技术与实训》迟钦河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编号 |
| 开课 方向 | 专业 基础课 | 授课学期 | 二、三 |
课程 名称 | 电子技术工艺基础 | 授课 层次 | 学历中职 | 课程性质 | 核心课程 |
课程 类别 | 基础必修 | 考核 方式 | 考试 考核 | 教学模式 | 感悟式 |
总学时 | 278 | 理论课 | 100 | 实训课 | 178 |
前导 课程 |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测量 | ||||
后续 课程 | 无 | ||||
适用 专业 |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
注: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 基础必修 专业拓展 素质养成
二、课程定位
《电子技术工艺基础》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工艺基础基础知识,具有元器件认识、检测,电子产品组装、调试和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达到电子产品维修工的应有要求,养成良好的的劳动素养,为今后参加工作和继续学习提升打下专业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根据本门课程特色,课程设计采用如下设计理念:《电子技术工艺基础》注重技能的掌握减少纯理论的叙述重视基本电子工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电子技术工艺基础》与《电子技术基础技能》有一定的独立性;教学时间上可把《电子技术基础技能》的内容适当超前;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内容相统一;教学中把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内作业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讲授思路、方法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掌握已有知识与探索未知知识相结合的原则。从基础入手从基本电子元器件开始到最后能成功组装一个电子产品为目标。
本门课程采用以下设计思路:
1.教材整体结构:由基础???、实践???、拓展??槿糠肿槌?。
2.以基本电子元器件认识、检测到组装电子产品为工作任务引导教与学
以电子元器件的认识、检测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把完成该项工序工作作为该教学项目的工作任务,以该工作任务为导向,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总结、归纳、提炼出相关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现做中学、学中练、先感知后领悟的教学思路。
3.从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方面对业务技能职业素养的需求出发,课程一方面要体现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岗位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要体现工作岗位所应该具备的劳动素养和质量意识。
4.任务设计要具有针对性、扩展性和工作流程顺序性,教学项目完成来自实际工作岗位。每个项目要有具体的能力要素培养目标,精心选择训练任务,避免过大过繁,体现精训精练。同时,注重能力训练的延展性,每个任务既相对独立,又与前后任务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具有扩展性,即后一个任务是在前一个任务基础之上进行功能扩展而实现的,使训练内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体现技能训练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5.任务形式直观生动,增强可操作性和可读性
在叙述方式上,要引入大量与实践相关的图、表,并给出了应用细节内容,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工艺基础的内容和要求。原理性内容叙述简约,可读性强。
四、课程目标
(一)学习领域目标
1.了解电工电子仪表、仪器的基本结构及正确使用与维护;
2.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正确识别与检测方法;
3.理解常用电子电路和简单电子整机电路的分析、检测与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4.掌握电子电路安装的工艺知识。
(二)行动领域目标
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表、仪器;
2.能正确阅读分析电路原理图和设备方框图,并能根据原理图绘制简单印刷电路;
3.初步学会借助工具书、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及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电子元器件及产品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
4. 能按电路图要求,正确安装、调试单元电子电路、简单整机电路;
5.处理电子设备的典型故障。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或态度目标)
1.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至用的原则。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加强爱岗敬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四)潜质发展能力目标
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发展能力,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和学习方法。
五、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
根据生产一线对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工作任务设计成“学习项目”,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表
项目 | 教学 内容 | 学时分配 | 授课形式 | ||
校内学时 (理实一体) | 校外学时 (工学结合) | 合计 | |||
基础???/span> | 万用表 | 10 |
| 10 | 讲授演 |
用电子元器件 | 35 |
| 35 | 讲授演 | |
手工焊接技术 | 20 |
| 20 | 讲授演 | |
典型电路安装与调试 | 20 |
| 10 | 讲授演 | |
数字示波器的使用 | 20 |
| 10 | 讲授演 | |
晶体毫伏表的使用 | 15 |
| 15 | 讲授演 | |
职业???/span> | MF47万用表的安装与调试与调试 | 30 |
| 30 | 实训 |
磁控报警器组装与调试 | 30 |
| 30 | 实训 | |
声光控延时开关的安装与调试 | 28 |
| 28 | 实训 | |
万能充电器的安装与调试与调试 | 30 |
| 30 | 实训 | |
电话机的安装与调试 | 30 |
| 30 | 实训 | |
数码显示电子钟的安装与调试 | 30 |
| 30 | 实训 | |
合计 | 278 |
| 278 |
|
(三).拓展???
六、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该课程依据电子技术工艺基础我教学内容和要求组织学习项目,学习项目的组织与划分与电子技术工艺基础工作任务一致,根据学习项目组织课程教学。
学习项目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篇 基础???/span>
项目一:万用表认识
教学项目1:万用表认识 | 总学时:10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与使用万用表. | |
学习领域目标 | 1.认识万用表的刻度盘,掌握常用刻度线的特点和读数。 2.了解万用表的表头。 3.了解万用表的转换开关。 |
行动领域目标 | 1.掌握转换开关的使用 2.能够操作使用万用表 3.能够正确数字万用表的使用要点。 |
劳动素质目标 | 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 |
发展能力目标 | 能利用万用表使用的规范操作要求,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基本仪表的使用。 |
项目二:电子元器件
教学项目2:电子元器件 | 总学时:35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识别电子元器件,能独立检测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好坏。 | |
学习领域目标 | 1、电阻器 ①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电阻 ②电阻的主要技术参数 ③电阻器的标识 ④了解常用电阻器 2、晶体二极管 ①掌握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符号以及分类 ②掌握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3、电容器 ①了解电容的概念 ②了解电容的基本参数 ③了解常用电容器的介绍 4、晶体三极管 ①掌握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符号以及分类。 ②掌握三极管的基本特性。 |
行动领域目标 | 1、要求学生能读色环电阻阻值 2、掌握常用电阻器的测量 3、掌握常用电位器的测量 4、掌握二极管的简易测试。 5、能利用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判断电容器的容量和极性 6、能识别电容器的标称容量,额定直流工作电压. 7、掌握三极管的基本测试 8、了解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
劳动素质目标 | 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 |
发展能力目标 | 能利用识别电子元器件规范操作要求,准确检测电子元器件,为组装、维修电子产品奠定基础。 |
项目三:焊接技术
教学项目3:焊接技术 | 总学时:2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电烙铁的使用方法,掌握焊接过程和拆焊方法,完成手工焊接的基本操作 | ||
学习领域目标 | 1、电烙铁 ①了解电烙铁的种类 ②知道电烙铁的结构 2、焊料、助焊剂 了解焊料,了解助焊剂 3、焊接工艺 ①了解焊接工艺要求 ②掌握焊接过程和拆焊方法 ③工业焊接和焊接质量的检测 4、了解工业焊接 | |
行动领域目标 | 1、掌握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2、掌握焊接过程和拆焊方法 3、工业焊接和焊接质量的检测 4、掌握焊接质量的检测 | |
劳动素质目标 | 能正确理解手工焊接的工艺要求,养成规范的手工焊接操作习惯 | |
发展能力目标 | 能根据手工焊接作业标准及质量要求,改进手工焊接方法,提高手工焊接的质量。 |
项目四:典型电路安装与调试
教学项目4:典型电路安装与调试 | 总学时:1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独立安装与调试典型电路 | ||
学习领域目标 | 1.能识读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2.能用万用表检测电路中要用的元件,并对不合格的元件剔除 3.能测电路的基极、集电极、发射极和发射结的电压 4能识读OTL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 |
行动领域目标 | 1、万用表检测电路中要用的元件,并对不合格的元件剔除 2、能识读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电路图 3、能用万用表检测电路中所需元件,并对不合格的元件剔除 4、能测电路中各点的电压 | |
劳动素质目标 | 能正确、科学地安装与调试典型电路,树立劳动意识和质量意识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一定技术改进能力 |
项目五:数字示波器
教学项目5:数字示波器 | 总学时:1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数字示波器,能使用数字示波器检测信号的波形。 | ||
学习领域目标 | 1、数字示波器的各键的作用 2、掌握示波器的使用 | |
行动领域目标 | 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步骤和方法 | |
劳动素质目标 | 能正确、科学地操作使用示波器,树立劳动意识和质量意识 | |
发展能力目标 | 使用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和改进能力 |
项目六:晶体毫伏表
教学项目6:晶体毫伏表 | 总学时:15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晶体毫伏表,能使用晶体毫伏表检测信号的电压。 | ||
学习领域目标 | 1、晶体毫伏表的各键的作用 2、学会晶体毫伏表的使用 | |
行动领域目标 | 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步骤和方法 | |
劳动素质目标 | 能正确操作晶体毫伏表,树立劳动意识和质量意识 | |
发展能力目标 | 使用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和改进能力 |
第二篇 职业???/span>
项目一:MF47万用表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项目1:MF47万用表的安装与调试 | 总学时:3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独立完成MF47万用表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 ||
学习领域目标 | 1、根据MF47万用表的原理图,对元件进行整理、测试。 2、根据电路图,印制电路版图,插装元件,焊接元件 3、组装成整机电路 | |
行动领域目标 | 1、安装调试MF47型万用表 2、能根据原理分析调整电路故障 3、安全测试电路静、动态电路参数。 | |
劳动素质目标 | 1、培养学生规范的组装电子产品习惯。 2、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力目标 | 对一些简单故障能进行维修 |
项目二:磁控报警器组装与调试
教学项目2磁控报警器组装与调试 | 总学时:3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教学,学生能够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磁控报警器组装与调试工作 | ||
学习领域目标 | 1.观察如图9-1电路图,弄清电路组成,理解共发射极放大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理解多谐振荡器和四声报警器的组成原理应用 | |
行动领域目标 | 1.安装调试磁控闪光防盗报警器 2.能根据原理分析调整电路故障 | |
劳动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
项目三:声光控延时开关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项目3:声光控延时开关的安装与调试 | 总学时:28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声光控延时开关进行安装与调试 | ||
学习领域目标 | 1.领会声光控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 2.根据声光控延时开关电路原理图,对元件进行整理、测试。 3.根据电路图,印制电路版图,插装元件,焊接元件。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训练整机装配技能。 2.学习整机调试技能。 | |
劳动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
项目四:万能充电器的安装
教学项目4:万能充电器的安装 | 总学时:3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进行万能充电器的安装 | ||
学习领域目标 | 1、根据万能充电器的原理图,对元件进行整理、测试。 2、根据电路图,印制电路版图,插装元件,焊接元件 3、组装成整机电路 | |
行动领域目标 | 1.安装 万能充电器 2.能根据原理分析调整电路故障 3.安全测试电路静动态电路参数。 | |
劳动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维修经验。 |
项目五:电话机的安装(JC638面包型)
教学项目5:电话机的安装(JC638面包型) | 总学时:3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话机的安装(JC638面包型)组装与调试工作 | ||
学习领域目标 | 1.领会电话机的安装(JC638面包型)的工作方框图。 2.根据电话机的安装(JC638面包型)电路原理图,对元件进行整理、测试。 3.根据电路图,印制电路版图,插装元件,焊接元件。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进行电话机的安装(JC638面包型)和调试 2.能根据原理分析调整电路故障 | |
劳动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一定分析电路图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维修经验。 |
项目六:数码显示电子钟的安装
教学项目6:数码显示电子钟的安装 | 总学时:3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对数码显示电子钟的安装进行安装与调试 | ||
学习领域目标 | 1.领会数码显示电子钟的安装的工作原理。 2.根据数码显示电子钟的安装电路原理图,对元件进行整理、测试。 3.根据电路图,印制电路版图,插装元件,焊接元件,安装调试数码显示电子钟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训练整机装配技能。 2.学习整机调试技能,能根据原理分析调整电路故障。 | |
劳动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理实一体
2、任务驱动
3、感悟式(动态课堂模式理论指导下的“感悟式”教学模式)
4、现场教学(企业工学结合教学)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网络教学
3、工学结合
4、顶岗实习
八、考核与评价
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整体成绩有课程考核成绩和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50% ,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的50%。
课程整体成绩表
考核类型 | 成绩 | 权重 | 课程整体成绩 |
课程考核 | 100 | 0.5 | 100 |
职业技能认证 | 100 | 0.5 |
课程考核成绩表
第一篇 基础???/span>
项目名称 | 成 绩 | 权重 | 项目 成绩 | 项目成 绩权重 | 课程考 试成绩 | |
项目1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100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2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3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4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5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5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5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6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第二篇 职业???/span>
项目 名称 | 成 绩 | 权重 | 项目 成绩 | 项目成 绩权重 | 课程考 试成绩 | |||||
项目1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100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2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100 | ||||
行动领域 | 100 | 0.4 | ||||||||
劳动素养 | 100 | 0.3 | ||||||||
项目3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100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4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100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5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100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6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100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八、考核与评价
1.目的和功能
电子技术工艺基础教学与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
电子技术工艺基础教学与评价应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2. 原则和方法
坚持終结性评介与过程性评介相结合的原则,定性评介与定量评介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评介与学生评介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并结合学生的态度和情感进行。
坚持每期两次技能考核,并结合学生的态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水平。
3.评分细则(100分)
学期 | 期中 | 期末 | ||||
理论 | 技能 | 态度 | 理论 | 技能 | 态度 | |
第二 | 40 | 50 | 10 | 30 | 60 | 10 |
学期综合成绩期中占40%,期末占60%,结业成绩第一学期综合成绩占40%,第二学期占60%,60分为合格,成绩不合格者,给于一次补考机会,成绩仍不合格者,毕业前再给于第二次补考机会。
九、说明与建议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三极管引脚识别,管型,质量判别等是重难点。
2、了解各种元器件的型号命名的相关国际标准。
1、推荐教材
《电子技术工艺基础》李宗忍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2、参考书
2、参考书
(1)《电子技能与训练》李敏.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电子技能与实训》迟钦河等.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3)《电子技能与实训》石小法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 编号 |
| 开课 方向 | 电子电器产品维修 | 授课学期 | 三、四 | |
课程 名称 | 液晶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 授课 层次 | 学历 中职 | 课程性质 | 核心 课程 | |
课程 类别 | 专业方向必修 | 考核 方式 | 考试、考核 | 教学模式 | 感悟式 | |
总 学时 | 80 | 校内 学时 | 80 | 企业学时 | 0 | |
前导 课程 |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工艺基础、电子测量 | |||||
后续 课程 | 无 | |||||
适用 专业 |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
注: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 基础必修 专业拓展 素质养成
《液晶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以液晶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为主线,对液晶电视机的整机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和技术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液晶电视机整机组成与维修程序,掌握液晶电视机生产与维修各个工序的操作技巧和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的劳动素养,为今后参加工作和继续学习提升打下专业基础。
根据本门课程特色,课程设计采用如下设计理念: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内作业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与师带徒相结合;讲授思路、方法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掌握已有知识与探索未知知识相结合的原则。以电视机的一个完整的生产流程和典型电视机型的维修为主线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采用以下设计思路:
1.教材整体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2.以电视机整机工作任务引导教与学
以电视机整机生产与维修工艺流程的每个工序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把完成该项工序工作作为该教学项目的工作任务,以该工作任务为导向,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总结、归纳、提炼出相关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现做中学、学中练、先感知后领悟的教学思路。
3.从电视机整机维护保养与紫装工作岗位对业务技能职业素养的需求出发,课程一方面要体现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岗位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要体现工作岗位所应该具备的劳动素养和质量意识。
4.任务设计要具有针对性、扩展性和工作流程顺序性,教学项目完成来自实际工作岗位。每个项目要有具体的能力要素培养目标,精心选择训练任务,避免过大过繁,体现精训精练。同时,注重能力训练的延展性,每个任务既相对独立,又与前后任务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具有扩展性,即后一个任务是在前一个任务基础之上进行功能扩展而实现的,使训练内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体现技能训练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5.任务形式直观生动,增强可操作性和可读性
在叙述方式上,要引入大量与实践相关的图、表,并给出了应用细节内容,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电视机生产与维修技术。原理性内容叙述简约,可读性强。
1.掌握电视机维护保养与组装工序的主要技术指标。
2.掌握电视机的整机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在电视机工作过程中的作用。
3.掌握电视机各工序的基本质量参数。
通过学习,能够独立从事电视机整机的某一个工序或多个工序的生产或维修操作工作。
1.提高学生在集成电路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和科学作风;
2.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至用的原则。
3.增强学生的质量和劳动素养意识。
具有举一反三的学习发展能力,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和学习方法。
根据生产一线对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工作任务设计成“学习项目”,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表
项目 | 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 | |||
校内学时 (理实一体) | 企业学时 (工学结合) | 合计 | |||
液晶 电视 机基 础 | 1 | 液晶显示原理 | 8 |
| 8 |
2 | 三基色原理与彩色电视图像传输 | 8 |
| 8 | |
3 | 扫描技术 | 6 |
| 6 | |
4 | 电视品牌与接口 | 6 |
| 6 | |
5 | 液晶电视维护知识 | 6 |
| 6 | |
整 机 结 构 技 术 | 1 | 液晶电视机的拆卸与整机结构认识 | 8 |
| 8 |
2 | 电源原理结构与维修 | 10 |
| 10 | |
3 | 驱动板作用与电路电气连接 | 8 |
| 8 | |
4 | 逻辑板、屏接口认识 | 8 |
| 8 | |
5 | 点屏配板技术 | 10 |
| 10 | |
总 计 | 78 |
| 78 |
该课程依据电视机整机装配生产流程和整机维修工艺流程组织学习项目,学习项目的组织与划分与电视机整机装配生产与维修工作任务一致,根据学习项目组织课程教学。
学习项目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篇液晶电视机基础
项目一:液晶电视机基础
教学项目1:液晶电视机基础 | 总学时: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液晶电视基础及设备的操作,能够独立进行独立操作和基本保养维护的技能。 | ||
学习领域目标 | 1.正确识别电视的品牌、型号,正确报修。 2.掌握液晶电视机的保养与维护等注意事项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能够操作液晶电视机设备 2.能够正确使用液晶电视与其他设备正确连接 | |
劳动素质目标 | 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 | |
发展能力目标 | 能利用液晶电视机的规范操作要求,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认识及品牌效应 |
项目二:整机结构技术
教学项目2整机结构技术 | 总学时: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液晶电视机的整机结构,能正确认识液晶电视的各个组成部分,能独立组装完整的液晶电视机。 | ||
学习领域目标 | 1.掌握液晶电视机的整机结构 2.掌握组装完整的液晶电视机的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能够组装完整的液晶电视机 1.能根据作业指导书完成组装完整的液晶电视机的全部工作 | |
劳动素质目标 | 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 | |
发展能力目标 | 能利用组装完整的液晶电视机的规范操作要求,改进组装完整的液晶电视机的工艺流程 |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理实一体
2.任务驱动
3.感悟式(动态课堂模式理论指导下的“感悟式”教学模式)
4.现场教学(企业工学结合教学)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网络教学
3.工学结合
4.顶岗实习
八、考核与评价
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整体成绩有课程考核成绩和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50% ,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的50%。
课程整体成绩表
考核类型 | 成绩 | 权重 | 课程整体成绩 |
课程考核 | 100 | 0.5 | 100 |
职业技能认证 | 100 | 0.5 |
课程考核成绩表
第一篇电视机整机装配技术
项目名称 | 成 绩 | 权重 | 项目 成绩 | 项目成 绩权重 | 课程考 试成绩 | |
项目1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100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2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第二篇 整机结构技术
项目名称 | 成 绩 | 权重 | 项目成绩 | 项目成 绩权重 | 课程考 试成绩 | |
项目1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100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2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九、说明与建议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并掌握数字电视关键技术。
2、了解数字电视相关国际标准。
(二)教材和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数字电视实用技术》刘大会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9年
2、参考书
(1)《数字电视技术》刘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电视原理与组网技术》徐宝强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 开课方向 | 产品维修 | 授课学期 | 三、四 |
课程名称 | 空调器原理与维修 | 授课层次 | 学历中职 | 课程性质 | 核心课程 |
课程类别 | 专业方向必修 | 考核方式 | 考试、考核 | 教学模式 | 感悟式 |
总学时 | 413 | 理论学时 | 182 | 实训学时 | 231 |
前导课程 |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工艺基础、电子测量 | ||||
后续课程 | 无 | ||||
适用专业 |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
二、课程定位
《空调器原理与维修》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以空调器原理与维修为主线,对空调器的整机原理与维修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和技术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空调器整原理与维修,掌握空调器原理与维修的操作技巧和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的劳动素养,为今后参加工作和继续学习提升打下专业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根据本门课程特色,课程设计采用如下设计理念:空调器的原理与维修过程相对独立;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时间相对独立;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内容相统一;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内作业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与师带徒相结合;讲授思路、方法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掌握已有知识与探索未知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本门课程采用以下设计思路:
1.教材整体结构由空调器原理、维修技术组成。
2.以空调器原理与维修工作任务引导教与学
以空调器原理与维修的每个工序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把完成该项工序工作作为该教学项目的工作任务,以该工作任务为导向,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总结、归纳、提炼出相关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现做中学、学中练、先感知后领悟的教学思路。
3.任务设计要具有针对性、扩展性和工作流程顺序性,教学项目完成来自实际工作岗位。每个项目要有具体的能力要素培养目标,精心选择训练任务,避免过大过繁,体现精训精练。同时,注重能力训练的延展性,每个任务既相对独立,又与前后任务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具有扩展性,即后一个任务是在前一个任务基础之上进行功能扩展而实现的,使训练内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体现技能训练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4.任务形式直观生动,增强可操作性和可读性
(一)学习领域目标
2.掌握空调器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在空调器工作过程中的作用。
(二)行动领域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从事空调器整机生产与维修的某一个工序或多个工序的生产或维修操作工作。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或态度目标)
1.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科学作风;
2.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至用的原则。
3.增强学生的质量和劳动素养意识。
(四)潜质发展能力目标
五、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
根据生产一线对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将任务设计成“学习项目”,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表
项目 | 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 | |||
理论学时 (理实一体) | 实训学时 (工学结合) | 合计 | |||
1 | 空调器概述 | 20 | 10 | 30 | |
2 | 空调器管道加工技术 | 14 | 25 | 39 | |
3 | 钎焊技术 | 10 | 25 | 35 | |
4 | 18 | 20 | 38 | ||
5 | 空调器制冷系统 | 20 | 20 | 40 | |
6 | 空调器的安装与移机 | 30 | 40 | 70 | |
7 | 空调器整机常见故障分析 | 40 | 51 | 91 | |
8 | 长虹家用空调器总装工艺流程 | 30 | 40 | 70 | |
总 计 | 182 | 231 | 413 |
六、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该课程依据空调器原理与维修组织学习项目,学习项目的组织与划分与空调器原理与维修工作任务一致,根据学习项目组织课程教学。
第一篇 空调器原理与维修
项目一:空调器概述
教学项目1:空调器概述 | 总学时:3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空调器的定义、空调常用术语、空调常用功能、分类方法及认识空调器的外形。 | ||
学习领域目标 | 掌握空调器的空调常用术语、空调常用功能、分类方法及认识空调器的外形。 | |
行动领域目标 |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 |
劳动素质目标 |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学生的观察能力 |
项目二:空调器管道加工技术
教学项目2:空调器管道加工技术 | 总学时:39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切割管件技能。掌握扩管、胀管技能。掌握弯管加工技能。掌握封口技能 | ||
学习领域目标 | 掌握切割管件技能。掌握扩管、胀管技能。掌握弯管加工技能。掌握封口技能 | |
行动领域目标 | 能够掌握管件的加工技能 | |
劳动素质目标 | 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 | |
发展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
项目三:钎焊技术
教学项目3:钎焊技术 | 总学时:35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掌握焊条、焊剂的选用方法。掌握氧气、丁烷气体的加注。了解钎焊火焰的种类。掌握钎焊的操作。长虹空调钎焊的操作。 | ||
学习领域目标 | 1、掌握焊条、焊剂的选用方法。 2、掌握氧气、丁烷气体的加注。了解钎焊火焰的种类。 3、掌握钎焊的操作。长虹空调钎焊的操作。 | |
行动领域目标 | 能独立完成钎焊 | |
劳动素质目标 | 强化安全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 |
项目四:空调器电控系统
教学项目4:空调器电控系统 | 总学时:38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典型电路的基本功能、了解空调器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独立分析典型电路图及分析简单的故障原因。 | ||
学习领域目标 | 1、掌握典型电路的基本功能 2、了解空调器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 3、能够独立分析典型电路图及分析简单的故障原因 | |
行动领域目标 | 能在空调器整机图中找出各典型电路、知晓电路基本功能、能分析电路及能分析简单故障 | |
劳动素质目标 | 培养其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 |
发展能力目标 | 提高其思维、分析能力 |
项目五:空调器制冷系统 | 总学时:4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空调器制冷制热原理。并熟悉空调器制冷系统主要部件。 | ||
学习领域目标 | 1、掌握空调器制冷制热原理 2、熟悉空调器制冷系统主要部件 | |
行动领域目标 | 能够正确在空调器中的制冷主要部件 | |
劳动素质目标 | 能正确操作,树立劳动意识和质量意识 | |
发展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在实物上(空调器)查找元件的能力 |
项目六:空调器的安装与移机
教学项目6:空调器的安装与移机 | 总学时:70 | |
总体描述:1、掌握空调器室内机的安装及室外机的安装2、掌握空调器的试机操作 3、掌握空调器的移机操作与注意事项 | ||
学习领域目标 | 掌握空调器移机的基本步骤和移机中的注意事项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能独立完室内和室外机的安装 2、能独立完成移机后的试机操作 | |
劳动素质目标 | 能正确操作贴片机机,树立劳动意识和质量意识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独立安装和试机的能力 |
教学项目7:空调器整机常见故障分析 | 总学时:90 | |
总体描述:掌握空调器故障的检修方法掌握空调器常见故障的维修 | ||
学习领域目标 | 能够掌握空调器故障检修方法及步骤 | |
行动领域目标 | 能够维修空调器简单故障 | |
劳动素质目标 | 帮助学生熟练劳动意识和质量意识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一定的检修能力和学习能力。 |
项目八:长虹家用空调器总装工艺流程
教学项目8:长虹家用空调器总装工艺流程 | 总学时:70 | |
总体描述:掌握长虹家用空调器总装生产工艺流程及长虹家用空调器各流程工艺。 | ||
学习领域目标 | 掌握长虹空调器工艺标准 | |
行动领域目标 | 掌握长虹家用空调器总装生产技术 | |
劳动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细心的工作习惯 | |
发展能力目标 | 对编程技术有一定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实一体
2.任务驱动
3.感悟式(动态课堂模式理论指导下的“感悟式”教学模式)
4.现场教学(企业工学结合教学)
1.多媒体教学
2.网络教学
3.工学结合
4.顶岗实习
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整体成绩有课程考核成绩和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50% ,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的50%。
课程整体成绩表
考核类型 | 成绩 | 权重 | 课程整体成绩 |
课程考核 | 100 | 0.5 | 100 |
职业技能认证 | 100 | 0.5 |
课程考核成绩表
项目名称 | 成 绩 | 权重 | 项目成绩 | 成绩权重 | 考试成绩 | |
项目1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100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2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3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4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5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5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5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6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7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8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2 | 100 |
行动领域 | 100 | 0.4 | ||||
劳动素养 | 100 | 0.3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九、说明与建议
1.理解并掌握空调器关键技术。
2.了解空调器相关国际标准。
(二)教材和参考资料
参考书
1.《电冰箱、空调器原理与维修》 张彪 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2.《长虹空调器生产工艺》 绵阳长虹空调厂提供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 开课方向 | 产品设计 | 授课学期 | 四 |
课程名称 | PCB生产技术 | 授课层次 | 学历中职 | 课程性质 | 校企合作 |
课程类别 | 专业拓展(订单培养) | 考核 方式 | 考试、考核 | 教学模式 | 感悟式 |
总学时 | 196 | 校内学时 | 96 | 企业学时 | 100 |
前导课程 |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工艺基础、电子测量、 Propel2004 | ||||
后续课程 | 无 | ||||
适用专业 |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
注: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 基础必修 专业拓展 素质养成
二、课程定位
《PCB生产技术》是为落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纵深推进校企合作,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依托遂宁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PCB板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本课程。
编写本教材是依据遂宁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遂宁英创力电子有限公司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遂宁英创力电子有限公司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操作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教材特点:教学结构??榛?,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基础,教学内容均来自遂宁英创力电子有限公司实际工作任务???,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教学项目体现“学习、行动”一体化,在校学习是为企业实践做准备,企业实践学习是为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教学项目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外,引入企业和社会的评价。
本门课程采用以下设计思路:
1.本教材分“在校教学篇”和“企业实践篇”。
2.以《PCB生产技术》工作任务引导教与学
以《PCB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的基本工序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把完成该项工序工作作为该教学项目的工作任务,以该工作任务为导向,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总结、归纳、提炼出相关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现做中学、学中练、先感知后领悟的教学思路。
3.从《PCB生产技术》工作岗位对业务技能职业素养的需求出发,课程一方面要体现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岗位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要体现工作岗位所应该具备的劳动素养和质量意识。
4.任务设计要具有针对性、扩展性和工作流程顺序性,教学项目完成来自实际工作岗位。每个项目要有具体的能力要素培养目标,精心选择训练任务,避免过大过繁,体现精训精练。同时,注重能力训练的延展性,每个任务既相对独立,又与前后任务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具有扩展性,即后一个任务是在前一个任务基础之上进行功能扩展而实现的,使训练内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体现技能训练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5.任务形式直观生动,增强可操作性和可读性
在叙述方式上,要引入大量与实践相关的图、表,并给出了应用细节内容,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PCB生产技术。原理性内容叙述简约,可读性强。
四、课程目标
(一)在校学习领域目标
1.了解基本的企业文化,养成企业员工基本素养。
2.掌握《PCB生产技术》的主要流程。
3.了解CAM工程文件在《PCB生产技术》工作过程中的作用。
4.掌握编写CAM工程文件技术。
5.掌握重点工序的基本要领及原理。
(二)行动领域目标
通过实践,能够独立从事《PCB生产技术》的某一个工序或多个工序的生产或维修操作工作。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或态度目标)
提高学生在PCB技术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和科学作风;
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至用的原则。
增强学生的质量和劳动素养意识。
(四)潜质发展能力目标
具有举一反三的学习发展能力,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和学习方法。
根据生产一线对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工作任务设计成“学习项目”,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表
项目 | 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 | ||
校内学时 (理实一体) | 企业学时 (工学结合) | 合计 | ||
| 习惯 | 2 |
| 2 |
4S稽核 | 2 |
| 2 | |
PCB生产流程 | 6 |
| 6 | |
CAM工程文件 | 50 | 10 | 60 | |
钻孔 | 10 | 10 | 20 | |
电镀 | 16 | 10 | 26 | |
电测 | 10 | 10 | 20 | |
磨板规范操作作业标准书 |
| 10 | 10 | |
印刷规范操作作业标准书 |
| 10 | 10 | |
| 显影规范操作作业标准书 |
| 10 | 10 |
烤板规范操作作业书 |
| 10 | 10 | |
制网规范操作作业标准书 |
| 10 | 10 | |
压膜规范操作作业标准书 |
| 10 | 10 | |
总 计 | 96 | 100 | 196 |
六、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该课程依据PCB生产技术生产流程组织学习项目,学习项目的组织与划分与PCB生产技术工作任务一致,根据学习项目组织课程教学。
学习项目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篇在校学习篇
项目一:习惯
教学项目1:习惯 | 总学时:2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好习惯对提高工作效能的巨大作用。 |
项目二:4S稽核
教学项目2:4S稽核 | 总学时:2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4S稽核在工作中的目标和意义。 | ||
学习领域目标 | 1、认识4S稽核的意义; 2、认识4S稽核的目标。 | |
行动领域目标 | 规范工作、生活秩序。 | |
劳动素质目标 | 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 | |
发展能力目标 | 能利用PCB生产技术的规范操作要求,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产品的质量。 |
项目三:PCB生产流程
教学项目3:PCB生产流程 | 总学时:6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PCB生产的基本流程。 |
项目四:CAM工程文件
教学项目4:CAM工程文件 | 总学时:6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独立编制CAM工程文件 | ||
学习领域目标 | 1、能掌握编制各工程文件的一般流程。 2、能熟练掌握编制各工程文件。 | |
行动领域目标 | 能独立操作编制各工程文件。 | |
劳动素质目标 | 能自觉、科学完成各工程文件的编制。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一定技术改进能力 |
项目五:钻孔
教学项目5:钻孔 | 总学时:2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教学,学生能够独立操作钻孔机,能完成钻孔工序的质检工作。 | ||
学习领域目标 | 1、理解掌握钻孔工序的一般流程 2、掌握钻孔的程序编制 3、能识读作业指导书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能够独立正确操作钻孔机。 3、能胜任钻孔的质检工作 | |
劳动素质目标 | 能正确、科学地操作钻孔机,树立劳动意识和质量意识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一定的钻孔技术改进能力 |
项目六:电镀
教学项目6:电镀 | 总学时:26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镀工序的全部工作。 | ||
学习领域目标 | 1、了解电镀工作的基本原理。 2、能掌握电镀的一般流程。 3、能胜任电镀各工序的工作。 4、能胜任电镀各工序的质量检测工作。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能识读作业指导书。 2、能胜任电镀各工序的工作。 3、能胜任电镀各工序的质量检测工作。 | |
劳动素质目标 | 能正确操电镀设备,树立劳动意识和质量意识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一定的电镀技术分析、改进能力 |
项目七:电测
教学项目7:电测 | 总学时:2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电测设备,胜任电测工作 | ||
学习领域目标 | 1.能理解电测意义。 2.能认识各型电测设备。 3.熟练掌握电测操作步骤。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能够独立操电测设备 2.能够维修和维护电测设备 3.能检修PCB次品 | |
劳动素质目标 | 1.树立较强的产品质量意识 | |
发展能力目标 | 2.有一定的技术改进能力和学习能力。 |
第二篇 企业实践篇
项目一:磨板规范操作
教学项目8:磨板规范操作 | 总学时:1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胜任磨板岗位的工作。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能熟悉磨板规范操作作业书; 2.熟悉磨板的工艺流程; 3.规范操作磨板工序工作; 4.能胜任磨板的质量检测工作。 | |
劳动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细心的工作习惯 | |
发展能力目标 | 对磨板技术有一定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
项目二:文字/碳油/蓝胶印刷规范操作
教学项目2:文字/碳油/蓝胶印刷规范操作 | 总学时:1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教学,学生能够胜任文字/碳油/蓝胶印刷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能熟悉文字/碳油/蓝胶印刷规范操作作业书; 2.熟悉文字/碳油/蓝胶印刷规范操作的工艺流程; 3.规范操作文字/碳油/蓝胶印刷规范操作各工序工作; 4、能胜任文字/碳油/蓝胶印刷的质量检测工作。 | |
劳动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质量意识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工艺改进更新的学习能力 |
项目三:显影规范操作作业
教学项目3:显影规范操作作业 | 总学时:1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胜任显影规范操作作业工作。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能熟悉显影规范操作作业书; 2、熟悉显影规范操作作业的工艺流程; 3、规范操作显影规范操作作业各工序工作; 4、能胜任显影操作作业的质量检测工作。 | |
劳动素质目标 | 1、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习惯。 2、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一定的学习提升能力 |
项目四:烤板规范操作作业
教学项目4:烤板规范操作作业 | 总学时:1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胜任烤板规范操作作业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能熟悉烤板规范操作作业书; 2、熟悉烤板规范操作作业的工艺流程; 3、规范操作烤板规范操作作业各工序工作; 4、能胜任烤板规范操作作业的质量检测工作。 | |
劳动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一定的学习、改进能力 |
项目五:制网规范操作作业
教学项目5:制网规范操作作业 | 总学时:1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胜任制网规范操作作业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能熟悉制网规范操作作业书; 2、熟悉制网规范操作作业的工艺流程; 3、规范制网规范操作作业各工序工作; 4、能胜任制网规范操作作业的质量检测工作。 | |
劳动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
项目六:压膜规范操作作业
教学项目6:压膜规范操作作业 | 总学时:10 | |
总体描述: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胜任压膜规范操作作业 | ||
行动领域目标 | 1.能熟悉压膜规范操作作业书; 2、熟悉压膜规范操作作业的工艺流程; 3、规范压膜规范操作作业各工序工作; 4、能胜任压膜规范操作作业的质量检测工作。 | |
劳动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7S”操作要求 | |
发展能力目标 |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质检经验。 |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理实一体
2.任务驱动
3.感悟式(动态课堂模式理论指导下的“感悟式”教学模式)
4.现场教学(企业工学结合教学)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网络教学
3.工学结合
4.顶岗实习
八、考核与评价
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整体成绩有课程考核成绩和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50% ,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的50%。
课程整体成绩表
考核类型 | 成绩 | 权重 | 课程整体成绩 |
课程考核 | 100 | 0.5 | 100 |
职业技能认证 | 100 | 0.5 |
课程考核成绩表
第一篇 在校学习篇
项目名称 | 成 绩 | 权重 | 项目成绩 | 成绩权重 | 考试成绩 | |
项目1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100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2 | 学习领域 | 100 | 0.3 | 100 |
0.1 | |
行动领域 | 100 | 0.5 | ||||
劳动素养 | 100 | 0.2 | ||||
项目3 | 学习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