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发〔2016〕41号
大英县教育局
关于印发《走创新之路 建教育强县—大英
教育“135”理念体系》的通知
各学区督导室,各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
现将《走创新之路 建教育强县——大英县教育“135”理念体系》印发你们,希结合学校实际,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并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召开教职工大讨论活动,让大英“135”理念体系与师生生活与学校内涵发展有机融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各级各类学校与大英教育的特色品牌。
大英县教育局
2016年3月11日
走创新之路 建教育强县
——大英教育“135”理念体系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大英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把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县教育局坚持“大美教育·幸福一生”工作理念,围绕“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发展好每一位学生”、“发展好每一所学?!比笾飨?,实施“阳光德育”、“精细管理”、“名优队伍”、“绿色质量”、“特色文化”五大工程,推动大英教育健康和美发展。
一、坚持一大理念,引领全县教育和美发展。
大英教育遵循《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之大美品位,(普天之下无处不美,美无处不在,自然之美、自由之美、纯真之美谓大美),秉承世界第五大发明“卓筒井”科学钻探厚重历史文化和“大德、大容、大美、大成”大英精神,坚持“产业为魂、文旅为媒、效益为重、民生为本”的县域发展取向。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思想引领,坚持“最美教师”、“最美学生”、“最美学?!蔽卸勘?,要求广大师生自觉践行大英发展理念,崇尚和养习德艺双馨美、知能厚实美、体魄强健美、气质优雅美、国际视野美,形成“大美教育,幸福一生”教育理念,让车尔尼雷夫斯基“美是生活”、陶行知“知行合一”常态化,享受人生美好,提升大英幸福指数和大英教育和美发展境界。(附:“大美教育”理论建构、实践体系建构)
二、围绕“三大主线”,凝炼全县教育特色
——————————发展好每一个教师—————————
坚持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职业理想信念固化并举,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提升并举,优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并举,争当“忠诚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业绩突出”的最美教师。
——————————发展好每一名学生—————————
坚持思想品德养习与文化知识学习并重,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重,自主发展与探索创新并重,争做“崇尚科学、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文化良好、勇于担当、乐于创新”的最美学生。
——————————发展好每一所学?!?/span>
坚持管理创新与课程改革结合,育人模式创新与教育质量提升结合,标准化建设与特色文化培育结合,争创“思想引领、理念先行、目标激励、队伍优秀、质量优良、内涵丰富、特色彰显”的最美学校。
三、推进“五大”工程,铸造全县教育品牌。
—————实施阳光德育工程 追求师生德行美—————
坚持“共享阳光、爱国守法、崇善尚美、德润一生”德育理念,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育人模式,引领学校阳光文化建设,培育学校核心精神,让教师从事幸福的教育、让学生享受教育的幸福,促进师生和学校和谐发展。
(一)明确工作思路,增强德育艺体工作有效性。
遵照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民责任、民主精神、身心健康等教育为基本内容,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致一行、持之以恒为基本方法,培养具有体格健美、心态阳光、人格健全、全面和美发展的好学生。
(二)加强队伍培训,提高德育艺体师资专业水平。
1.主动送培取经问道。有计划地安排全县德育艺体领导、骨干教师参加国、省、市各级德育管理培训,观摩学生艺术节、主题班队会、课堂教学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主题活动;县内定期组织艺体骨干教师将优质课“送教下乡”,传播先进理念和方法。
2.积极自培增强内功。聘请知名专家把脉问诊,开展专题培训。邀请知名校长韩珍德、全国优秀班主任王文英作专场报告,开阔视野;邀请中国科协专家、高校教授进行科技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合唱指挥等专题培训,县内定期组织教学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定期对新招聘艺体教师岗位培训。
(三)开展系列活动,提高德育艺体工作实效性。
1.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促进良好养成。制定实施《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八礼四仪”实施方案》、《大英县学校德育常规实施条例》,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知书达理、爱护公物、低碳环保等良好行为习惯。
2.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树立远大理想。以“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等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比赛,培养爱国崇德精神,播撒理想信念火种。
3.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公民素养。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世纪的约定>推广传唱活动实施方案》,指导学校德育科学有序开展。
4.开展节日庆祝与纪念主题教育,增强民族自信。结合“元旦”、“清明”、“五·四”、“六·一”、“中秋”、“重阳节”、“国庆”等节假日和名人诞辰纪念日,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团队会、广播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团结进取、乐学善思的良好习惯。
5.开展书信书写大赛,弘扬民族文化。开展以“一封感恩信,弘扬传统美德”等为主题的少儿书信大赛,培养学生爱国报国、德美行美情怀。定期举行中小学生规范汉字大赛,提高学生汉字书写水平,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文字和书法艺术,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6.开展科普体验与科创大赛,培养创新精神。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为契机,开展科技常识宣传和防震减灾、食品安全、低碳节能、环境?;さ认盗锌萍际导疃?;每年开展科技创新大赛,通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争创科学“小院士”、创作科幻画、创写科技小论文等科技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7.开展体育艺术及竞赛活动,培养阳光学生。以实施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要内容,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一项艺术特长。指导学??勾罂渭洳?、眼保健操、室内操,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设足球、篮球、乒乓、网球、排球、跳绳,音乐表演类(器乐、声乐舞蹈)美术类(儿童画、素描、漫画、国画、剪纸、书法)等课外趣味体育艺术活动。全县每年举办一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学生篮球比赛”,每三年举办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等活动,搭建学校交流和体艺特长学生展示平台。
8.开展先进评选活动,激励奋斗热情。坚持每年开展“先进班集体”、“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激励学生争做美德学生。
9.开展弱势群体学生关爱行动,感受成长温暖。建立并落实留守儿童、三残儿童、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特困学生等弱势群体关爱体系;通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党政干部、学校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帮扶,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活动,引导学生心善行善,养成感恩社会、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推广实践成果,发挥德育艺体典型示范作用。
坚持“德育活动主题化、主题活动系列化、系列活动常态化”举措,定期召开全县德育工作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学区德育工作研讨会、乡村少年宫建设、科技创新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最美教师”事迹展播、巡讲活动,促成德艺体工作新经验、新方法、新成果共创共享,推动全县德育艺体工作不断创新,德育与学生成长的全面融合。
——————实施精细管理工程 追求学校发展美————
坚持“管理优质”理念,在全县学校推行精细化管理,使教育管理目标更明确、责任更具体、过程更落实,工作更有效。
(一)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考评制度,推动教学工作规范有序。
制定实施《大英县中小学常规管理意见》,引导学校教学常规规范推进、深入落实;实施《大英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细则》,引导学校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育人观。
(二)建立以管理过程优化为导向的视导与评估机制,促使教育管理效果优良。
1.建立包片视导制,督促管理落实创新。实行局领导包片(全县设6个学区)股室人员包校常态化工作机制。包校领导和股室人员定期与不定期深入学校检查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实验实践活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及学业考核考试情况,及时会同学校研究解决问题并限期整改,推广、通报先进经验和典型。
2.完善督查评估制,科学研判管理水平。坚持由县教育督导室组织对全县学校教育工作年度综合考核评价,各考核组深入到校,采取领导述职、民主测评、社会评价、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学校工作进行综合考评,结果与办学成效、校长和教师绩效挂钩。业务股室坚持每期对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统测统评,定时召开质量监测评价分析会,分享经验,找到差距。
(三)建立以师资均衡为导向的人事管理机制,引导教师交流互动。
制定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积极落实省、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坚持每年新招聘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实行服务期制度,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坚持县城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一年方可评职晋级制度。坚持城乡教师挂派机制,选派城乡优秀干部和教师相互挂职、顶岗、实训,转变办学思想,提高教学水平。坚持农村学校设特岗,为农村学??己苏衅敢籼迕澜淌脱Э平羧苯淌?。坚持农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每月为农村教师发放50—150元津贴及220—300元不等的乡镇工作补贴。
(四)建立以创平安校园为导向的安全卫生管理机制,推动学校稳定健康发展。
制定大英县中小学安全卫生管理考核办法。形成定期对学校安全卫生排查、交叉检查、隐患限期整改工作机制。坚持安全卫生教育进课堂,拓展教育方式,以校园安全文化影响学生,确保校园安全责任零事故。
(五)建立以教育公平为导向的入学保障制度,达到“一个都不能少”的入学要求。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实行划片招生和高中学校定向定额招生制度。每期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招生计划,提供入学、转学和升学全方位服务。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设立教育救助窗口,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坚持县特殊教育学校和义务教育学校接受“三残”儿童入学制度,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确保他们受教育的权益。
(六)建立教育经费规范使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资金的效益和作用。
坚持公用经费使用年度总结报告制度,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量化考核制,学校教育经费使用审计制,确保专户管理到位,专款专用,资金使用安全。强化学校收支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建立预算执行情况督查和决算审计制度。加强基建项目管理,建立学?;ㄏ钅可杓?、预算、立项、财评、招标、施工、验收、决算、审计等全程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七)建立标准化学校建设管理制度,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立项规划先行,招投标建设管理制度,质量与使用效果评估制度;坚持全面实施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信息互通的交流平台,提高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坚持国家标准和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原则,为学校配足图书资料、配齐理化生实验器材物品和音体美学科教学器材,提高城乡优质教育水平。
—————实施名优队伍工程 追求教师职业美—————
坚持“名师·名?!崩砟?,坚持以人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原则,按照“县培引领,校培为本,自主研修”思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着力造就一批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尊重教育规律,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拥有系统教育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名校长,实现教育家办学目标;着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乐于奉献,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鲜明教学风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名教师,实现塑专家育英才目标,为大英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贡献和人才支撑。
(一)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提升思想素质。
1.坚持制度规范,提升师德修养。制定《大英县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意见》和《大英县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细则》,把铸师魂、树师表作为师德修养的重要目标。
2.坚持政治学习,促进依法执教。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每校每周举办教师政治学习例会,政治学习注重“精”“实”“广”(理论学习注重“精”、业务学习注重“实”、读书活动注重“广”)。全县每年举行暑期集中政治学习、讨论活动,举行一次“铸师魂、提师能”教师演讲比赛,增强依法办学,依法从教意识,不断坚定广大教师终身从教理想信念。
3.坚持榜样示范,引领良好教风。通过名师名校长评选,“最美教师”表彰,先进典型事迹展播、巡回演讲等形式,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教育大爱精神??埂鞍隆敝魈饨逃导疃?,进行“爱生之德”大学习、大讨论、大传递和“爱生之星”大评比,让立德树人、争做人民满意教师蔚然成风。
4.坚持考核督导,注重结果运用。把教师职业道德纳入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专项内容,通过社会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互评等方式,将师德考核结果载入教师师德档案,录入教师信息系统,在教师评优评先、职务评聘、晋升任用、资格注册等方面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二)创新校长培训模式,建构特色培训内容体系,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校长。
1.坚持举办校长大讲堂,大力提升校园长创新管理能力。邀请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全国“十佳”优秀班主任王文英、重庆市教科院研究员龚雄飞等专家学者分别在校长大讲堂作专场报告,组织县内市县优秀校长徐如坤、漆英等分别在校长大讲堂作办学特色专题讲座。
2.坚持举办高校联盟校长高级研修班,推动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创新。选送中小学校园长到西南大学、华东师大、北京师大、清华大学等参加“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学校,回来后举行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专题研讨会,在思想碰撞中,廓清学校发展定位。
3.坚持开展访名校系列培训,推动学校特色建设。组织中小学校长,到成都、重庆、上海、南京、北京、杭州、山西等地特色品牌学??疾煅??;乩春缶侔烀3晒杓?、校本内涵发展推进工作研讨会,厘清学校内涵发展举措。
(三)探索管理干部培训新模式,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1.坚持以校本精细管理、高效课堂建设为专题,举办管理干部系列培训活动。选派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参加全国“新课程背景下创新管理策略”、“智慧课堂”建构与实践、“多元课程构建与实施”“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班级主题活动设计与实践”等培训。
2.坚持以学校特色创建为重点,开展管理干部名校蹲点实训。选派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到重庆杨家坪小学、五十七中,成都棕北中学、双楠实验校等多所名校,到简阳石桥中学等蹲点实训15—90天;组织中小学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到县内实验学校、大英中学、蓬莱小学等观摩常规精细管理和课改实验推进的方式方法;全县各学区督导室每学期组织所辖学校领导到特色项目学校观摩研讨。
(四)优化教师培训模式,建构职业理想信念与专业知识技能融合的培训内容体系,培养一批专家型教师。
1.坚持“七个一”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要求教师每期读一本教育专著,设计一份优秀教案,上一堂优质课、自制一件教具或课件,写一份质量分析报告,命一套高质量试题,写一篇高质量教学论文或读书笔记,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研修。通过定期检查和阶段性成果展评促使活动深入推进,把“七个一”活动纳入学校年度业绩考评,发挥激励功能。
2.坚持开展新课程培训,提高教师执行新课标、执教新教材能力。每期针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分学段和年级举行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教材教法培训,使教师较好理解和使用新教材,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坚持菜单式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小学语文的认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数学思维训练典型案例研讨;初中语文作文系列训练、数学微课设计、英语任务型教学实施策略以及义务教育学校高效课堂建设与实践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坚持以课堂教学成果推广为重点,提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能力。每学年开展学校、学区、县级三位一体的教学技能大赛。各学校举行本校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优质课展评活动;各学区举行校本优质课堂教学比赛;县教育局举行中青年教师“优课教室”、“微课大赛”“说课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和中青年领导干部教学技能大赛。
5.坚持 “名师工作室”培训,推动全县教师共同发展。建立县首届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及QQ群,每学年划拨3000—5000元专项工作经费,支持名师通过网络平台、影子培训(结对帮扶)、送教到校等方式传、帮、带、扶薄弱学校教师。
6.坚持落实“国培计划”项目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成立“国培”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项目培训;建立参训学员学习过程督导通报和学习成果考评运用机制;积极创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示范县,通过全员培训,提升全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7.坚持思想道德和专业技术引领培训,推动“新人”顺利上岗从教。坚持每年对招聘的近100名新教师进行岗前全员培训,构建高校专家学者与县域名师相结合的新教师培训团队;建设坚定“职业理想信念,做学生满意教师”、“加强专业修炼,努力成长为名优教师”、“教学设计技能”、“听评课技能”、“优质课例观研”、“上一堂好课”等培训课程;形成专题讲座与心得体会结合、课例观摩与研讨交流结合、集中学习与校本实训结合的新教师培训模式。
通过持续开展的“铸师魂、提师能”全员轮训,全县广大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更加厚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追求更加强烈,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大力提升,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日益彰显,开放富有活力的高效课堂典型案例不断涌现。
—————实施绿色质量工程 追求学生素养美—————
坚持“质量立教”理念,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以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导向,转变以单一考试成绩评估学业水平的传统教育质量观,探索建构以学生品德行为、课业负担、学习方式、学业成绩、教师教学方式、校长办学成效等为基础指标的现代教育“绿色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县域素质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技有机融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一)夯实常规教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1.坚持听评课常态化,推动教师在观学中提高教学技能。制定并实施学校领导、教师听评课标准,学校干部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每学年检查评估。采取个别交流与集中研讨相结合形式开展听研评课活动,形成上下联动、校?;ザ?、人人参加的浓厚教研氛围。
2.坚持集体备课常态化,推动教师在互动研讨中优化教学设计。各学校每周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学科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促使每一个教师课前充分准备,课中精讲精练,课后反思总结。
3.坚持合优课评选常态化,推动教师在展评中嬗变课堂教学行为。县、校制定并实施评课标准(细则),定期开展全员参与的校本合格课、优质课展评活动,教育局采取抽查评审方式认定合优课,促使教师自觉参研,互研互学,让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场所。
(二)强化教育科研,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根本保障。
1.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科研优质”理念,构建教科研制度。制定《大英县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大英县教育科研实施意见》、《大英县立项课题结题指南》,指导全县教育科研生动有序地推进。
2.坚持教学问题即课题,开展扎实有效地研究。坚持做到全县国、省、市、县立项课题和校本课题研究常态化。县教研员每期深入学校对各级课题进展进行视导,剖析反思问题,总结推广成果;县教研室每期指导总结和采集各类课题阶段性成果,每学年召开教科工作研讨会,推广有价值的成果和经验。通过上下互动的教科研活动,全县形成一批贴近教学实际的新经验和典型案例,为课改提供优化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的新举措、新方法、新策略。
3.坚持成果转化运用,推动教科研常做常新。县域课题《建立学法体系,教会学生学习》,校本课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要素”的开发研究》等数项研究成果获省人民政府普教科研成果二等奖;校本课题《“活动化”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农村小学学生自主管理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获省教厅二、三等奖;坚持科研成果的深度开发应用,积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大英中学《基于“三重六环”下学生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研究》、玉峰小学《美习玉小校本课程研究》、实验学?!缎1究纬炭⒂胧导芯俊?、隆盛小学《群文阅读实践研究》、县特殊教育学?!杜嘀茄己眯形肮哐山逃芯俊返?0余个课题的运用研究。
(三)深化课程改革,为提高质量提供关键保障。
1.坚持顶层设计先行,引领学??蒲平纬谈母?。坚持“绿色质量”导向和课堂中心定位,通过“试点先行,典型示范,分类实施,滚动推进”课改总思路和“中青年教师先行,老年教师跟进”课改总原则,整体推动课改实践。制定实施《大英县小学课改实施意见》、《大英县中学课改指导意见》、《大英县中小学课改课堂评价细则》,指导学校结合校情开展课改实验。
2.坚持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生成学生幸福成长的新学堂。建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课堂理念,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基本结构和合作探究的课堂基本程序,倡导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构建“提升学生生命质量、营造师生和谐教与学关系、智慧生成新知能”课堂?;剿魈厣拭鞯目翁媒萄J?,增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不断质疑、探索,主动合作、互助的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大英中学“271”课堂,实验学?!拔逍臀灏浮?21”课堂,蓬莱小学“127”、“235”、“334”课堂,象山小学“3·3”课堂,象山中学“三环七步”课堂等起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效课改模式,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参与者、指导者,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主要“演员”,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成长。
3.坚持建设校本课程,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坚持把课程资源开发,建设个性化校本课程作为深化课改和学生特长培养的重要举措,学校结合办学理念与特色文化研制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全县学??ⅰ肮Ь洹び判愎攀纳投痢?、“经典诵读·三字经”、“中国象棋”、“童谣吟诵创编”、“科学小院士”等30余类校本课程、100余种校本教材,让学生的学校生活既有“双基”学习又有个性训练,既有“德艺”浸润又有“阳光体育”滋养,学生学习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有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4.坚持提炼推广课改成果,促成优质资源共享。全县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胃幕匦?3所。坚持分期分批组织课改跟进学校领导教师到课改基地校观摩学习,组织课改基地校每期为帮扶学校提供优质课例和阶段性经验;学区组织辖区学?;シ昧?,共同推进课改;采用问题诊断与经验交流的形式召开县课改研讨会;多次承办了市中学课改和初中育人模式创新现场会,吸引省内外中小学到大英中学、实验学校、蓬莱小学观摩学习课改经验;举办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与表彰活动,不断增强教师和学校以科研上台阶、靠科研塑品牌意识。
—————实施特色文化工程 追求办学品质美—————
坚持“文化育人”理念,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进程中,积极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一校一景”、“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文化特色品牌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纵深发展。
(一)健全组织机构,保障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整体推进。
县教育局成立大英县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过程督查组,负责学校特色创建的指导、督查、考核、评估,将考核结果与学校办学成果、教师绩效奖励挂钩。各学校成立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举措,努力形成特色文化建设合力。
(二)坚持规划先行,引领特色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制发《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遂宁市特色学校、优质教育学校和知名学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大英县中小学校(园)特色创建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让学校明确特色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内容体系、实施步骤、工作措施等。
(三)坚持特色文化建设实践,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1.丰富精神文化,厘清办学理念。指导学校深入挖掘本校文化积淀、精心提炼本校优良传统、办学目标、办学思想,形成具有时代气息和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创作体现学校特点和学校精神的校歌、?;?、校旗。通过在师生中广泛征集富有个性的标语、口号、提示语、班风、班训等内容,让学校特色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旗、?;粘晌垩>竦纳曛竞褪ι餐沙さ木窦以?。
2.充实物质文化,打造成长乐园。优化校园物质文化布局,指导学校高标准、高起点进行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促使校门、围墙、广场、运动场、绿地、各类功能房舍建筑、文化长廊、餐厅、厕所、校内道路等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实现文化主线清晰,整体布局和美??埂叭毙T敖ㄉ?,切实做到校园“净化、绿化、美化”。绿化建设坚持立体化和园艺化,提高绿化品位,建设花园式学校;美化建设坚持人文景观规划科学、标牌设置美观精致、名言字画挂放适度、展览作品适时更新,形成学校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3.完善制度文化,规范教学行为。督导学校制定章程,不断完善教师、学生、教学、财务、后勤、校产等管理制度,形成学校教学规范。促进学?!八姆纭毕盗谢ㄉ?,形成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文化育人、彰显校本特色校风;形成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勤于钻研、善于创新的教风;形成全面发展、阳光自信、强健体魄、乐学善思、创新实践的学风;形成集体主义、自主管理、团结拼搏、友爱互助、健康和谐的班风。
(四)坚持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形成学校特色文化。
1.深入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培育师生气韵美。成立有县教工艺术团,多次参加省市县文艺调演汇演,展示了教职工艺术特长。定期举办教师节师生文艺汇演,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彰显师生艺术特质。举行中小学生“我读书我收获 我快乐”、“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三爱三节 从我做起”等主题演讲比赛,培养学生乐学善思的进取精神??古嘤图猩缁嶂饕搴诵募壑倒鄣摹鞍傩展适隆?、“爱粮节粮从我做起”征文、“最美家书”征集、“世纪的约定”传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勤俭节约的情怀。坚持开展师生经典诵读,滋养师生幸福人生。定期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培养学生欣赏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艺术修养。
2.深入开展特色文化建设,推进学校育人美。各学校结合办学理念,坚持文化引领,形成积极建设校本特色文化新局面。象山中学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理念,建设以传承“象山书院·红色经典”精神和书法艺术为重点的校本文化;蓬莱小学坚持“幸福生命”理念,建设以“科技实践创新—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小院士、金点子”为重点的校本文化;永乐小学坚持“传承经典”理念,建设以唐诗宋词背诵吟唱为重点的校本文化;河边小学坚持“暖阳”理念,建设以“童谣吟唱·创编”为重点的校本文化;卓筒井初中以传承“卓筒井深钻”精神为重点的校本文化,卓筒井小学以小故事创编说讲为重点的校本文化……让“一校一景”、“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学校文化日益彰显。
(五)坚持推广文化建设成果,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全县定期召开中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特色创建)工作推进会,坚持把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每年对特色项目建设学校进行现场指导、评估,及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总结推广阶段性成果,坚持县级统筹和校际联盟相结合、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结合、特色建设成果展评和推广应用结合、德育简报和典型个案结合,深化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特色文化品位。
抄送:市教育局基教科,教科所。
大英县教育局办公室 2016年3月11日印发
附件1:
“大美教育”理论建构
“大美”它出自于《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至善”它出自于《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法,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为通过“美”的教育,让师生享受幸福人生,到达人生的至善之境?!按竺澜逃钡睦砺劢舛寥缦拢?/span>
“大美教育”的核心思想:
融美于心 化美于行 美人美己 个个皆美 知行合一 大美至善
“大美教育”的关键涵义:
德行之美 文化之美 艺术之美
“大美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是着力于培养“德行美、文化美、艺术美”全面健康发展的师生,达到“修美善之品、成美慧之人”、“和乐共进、美人美己”,这是实施大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二是注重构建系统内、校园内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整合各种教育力量,营造“弘和美风、养淳美气”的和谐氛围,这是实施大美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是主要通过构建“以爱润德、以美启智”的大美课堂,实施“立美立人”的大美课程,以及各种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来教育培养师生,这是实施大美教育的主要途径。